普車都 > 勵志故事 >

勵志故事 年輕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錢

年輕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錢

優(yōu)秀與平庸之間,往往隔著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01

“你可以隨時轉身,但不能一直后退”,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歌詞,出自前不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民謠歌手鮑勃·迪倫。

以此態(tài)度,來和年輕人蓬勃易碎的玻璃心抗衡,倒是蠻合適。

美國西部大開發(fā)的時候,要從西海岸圣地亞哥到東海岸某個地方,長3000英里的路程,有兩種走法。第一種走法是:天清氣朗就多走一點,刮風下雨就先找個地方躲起來。第二種走法是:不管風和日麗還是狂風暴雨,每天都必須走20英里。

按照第一種走法,可能永遠都到不了目的地。

第二種走法,雖然聽起來缺失一種理解性的溫柔,卻能最快速度到達目的地。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20英里法則”,放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做到如后者般持續(xù)推動自己前行的人屬鳳毛麟角。大多數(shù)時候,人們都選擇了第一種活法,平坦時笑意盎然大步流星,曲折時黯然傷神停滯不動,天晴我晴,天陰我陰,原本透亮的心,會逐漸在環(huán)境的影響拉伸下變得模糊不明。

如果你克服不了玻璃心,就永遠也遇不到金手指。

有時候,人真的應該學會自省。王小波說,一個常常在進行著接近自己限度的斗爭的人,總是會常常失敗的,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內(nèi)的生活的人才總是“勝利”。

優(yōu)秀與平庸之間,往往隔著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02

我的一個讀者阿茶經(jīng)常會在后臺留言說,自己在工作上力不從心,辦公室里領導和同事們老是欺負她,找她的茬兒,感覺像是要孤立她。

秉持著對事物先了解再判斷的個人習慣,我決定耐心聽她把整個過程的來龍去脈講完,再給出建議。阿茶最近剛換工作,去了一家正處在沖刺B輪融資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做設計,領導恰恰是她大學時期高幾屆的學長,同樣在視覺傳達上有所見地。阿茶交上去的設計樣稿,經(jīng)常性的會被他在會議上單獨拎出來說,倒也不是批評,只是點名的次數(shù)多了,阿茶心里難免犯嘀咕,這是不是領導故意給自己“穿小鞋”?

時間久了,阿茶開始覺得學長處處都在針對自己。今天這個色調(diào)不對,明天那個調(diào)性不搭,“一張設計圖,他居然讓我改三遍以上……這不是明顯和我過不去嗎。”

“那學長對于你工作的建議,你覺得還算中肯嗎?”

“平心而論,他對設計方面的很多指點令我傾佩不已,但是,我就是不喜歡他老是反反復復,讓我去修改一個不怎么重要的圖紙,太傷我自尊了。”

聽到這里,我大概清晰了很多。

其實這種事情蠻常見的,五年前,我在給一家風頭正熱的青春雜志寫小說,稿子是三審,一切情節(jié)、構造、人物、故事背景、環(huán)境描寫,包括細節(jié)處是否具備邏輯性,都在他們的考量之中。最繁瑣的一次,我一篇稿子連續(xù)改了20多天,每天晚上都能收到編輯反饋回來的不同建議,有時是角色刻畫力度不夠,有時是前后銜接上缺乏說服力,就連女主心理自白的尾處是以“句號”還是“省略號”作為結束語,都是我們討論了整夜商討出來的結果。

人的自我暗示,有時是很可怕的。

當時我和我的編輯還不算熟悉,曾經(jīng)一度,我認為是她在故意刁難我。

出于賭氣的心理,我反復克制著自己隨時想要“撂挑子不干”的心理,想要證明給她看,我是有可以寫出好故事的。那篇稿子,刪刪改改,最終放在了比預期還要晚一期的刊目上。

登出來之后,我拿了當月最受讀者歡迎的欄目獎金。

“其實我是可以放在更前一期的,但當時稿子還沒有打磨好,放上去,是對你的敷衍通過,也是對讀者的不負責”,我的編輯說。

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感覺,那叫一個羞愧。

我為自己的玻璃心羞愧,為隨意揣摩他人心思羞愧,為將一個為我著想的人當作假想敵而羞愧。時隔多年,當我自己開始組團隊帶新人,才發(fā)現(xiàn),原來當你看到一個作品,仍存在著可優(yōu)化、可進步的彈性空間時,你是無法抑制住人類天生的完美主義趨向的。

在工作中,要修煉成一名合格的職業(yè)人。除了天性之外,我們還要慢慢經(jīng)受關于強大體力、精神儲備、心理素質(zhì)等多方面的密集訓練。

03

要學會適當修剪自我。在之前的公司里,只有阿茶一個設計,她的工作就是由自己來審核和衡量,幾乎不會有被別人提出質(zhì)疑或卡頓的情況。長期的獨裁主義工作模式,使得阿茶很難以前輩心態(tài)去和別人溝通,太敏感,太脆弱,又缺乏溝通的耐心,領導稍加要求便覺得整個世界要背棄自己,天崩地裂。

在工作中,沒有不重要的事,任何分工,都是基于合理的存在。你看不到問題的重要性,不代表這件事就不重要。

不就是一篇稿子嘛,可對編輯來講,這是內(nèi)容輸出的代言。

不就是一張圖紙嘛,可對產(chǎn)品來講,這是搭建框架的模型。

不就是一場活動嘛,可對傳播來講,這是企業(yè)文化的落地。

總把不適合當作逃避的接口,其實就是眼高手低??偘巡簧瞄L當作偷懶的理由,其實就是不愿動腦??偘杨I導分配不均當作業(yè)績低的擋箭牌,其實說到底,還不是因為自己不夠走心。

我們生存在一個團隊里,就要承受這個團隊的共運。在職場上的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單單是你看到表面上標簽化的固態(tài)存在,項目和項目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任何細節(jié)處的漏洞都可能造成滿盤皆輸。

對自己手下作品負責,就是對整個公司負責。對公司負責,就是對自己整個職業(yè)生涯負責。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花在那里,是可以看到的。如果一味沉浸在被找茬、被傷害、被孤立的意淫當中去,哪還有功夫,去潛心進步玻璃心,注定無法突出成長的重圍。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