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傳奇故事 >

把糧食留給敵人

宓子踐是魯國人,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這一年,齊國對魯國大舉進攻。齊國國力強盛、軍隊?wèi)?zhàn)斗力強悍,魯國戍邊部隊節(jié)節(jié)敗退。

戰(zhàn)火很快燒到魯國單父地區(qū),這時,宓子踐是該地區(qū)“最高行政長官”。面對強敵,除了加強防御工事,還有件事讓他很揪心:正值麥收季節(jié),廣袤的田野上,大片麥子已經(jīng)成熟。再過數(shù)日,就能收割入庫。不過敵軍來襲,這些糧草卻可能成為對方的補給。

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向宓子踐提出誠懇建議:“麥子馬上要熟了,應(yīng)該趕在齊國軍隊到來之前,讓老百姓們?nèi)屖?。建議讓男女老少齊上陣,不管是誰種的,誰搶收了就歸誰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手下的官員們也在一旁附和:“幾位老人家說得對,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齊國軍隊長途奔襲,糧草運輸問題肯定讓他們的主帥頭痛。如果無法搶走麥子做軍糧,他們的糧食供應(yīng)就會有問題。時間一長,一旦后方無法源源不斷地供給糧食,他們就會缺糧。到那時候,他們就會不戰(zhàn)自退。這或許是擊退齊國軍隊的好辦法。”盡管鄉(xiāng)中父老和屬下再三請求,宓子踐卻不肯這么做。幾天后,齊國軍隊風(fēng)卷殘云。才兩三天工夫,單父地區(qū)再也看不到下垂的麥穗。

很多人埋怨宓子踐,說他不聽勸告,讓敵人劫掠鄉(xiāng)鄰辛苦一年的勞動成果。消息傳到魯國都城,大貴族季孫氏也異常震怒。他專門派使臣赴單父地區(qū),向宓子踐興師問罪。宓子踐對使者說:“麥子被敵人割走,明年還可以再種出來。如果我采納眾人的觀點,讓人們?nèi)屖整溩印δ切┢綍r吊兒郎當(dāng)、不愿意勞動的人來說,可能不勞而獲,憑空得到不少好處。”

聽到這里,使者的怒氣消下去不少。助長不勞而獲的風(fēng)氣,似乎不是什么好事。見使者臉色多云轉(zhuǎn)晴,宓子踐繼續(xù)說:“要是我下令搶收,百姓們能搶回來一些麥子。等到敵兵退去,那些不勞而獲的人,便會期盼敵國入侵。如此,民風(fēng)會變得越來越壞。其實單父地區(qū)一年的小麥產(chǎn)量,對于魯國強弱的影響微乎其微。魯國不會因得到單父的麥子就強大起來,也不會因失去這點小麥衰弱下去。與其助長這種僥幸心理,還不如讓敵兵搶走這些糧食。因為前者才是危害我們魯國的大敵,是幾代人的大損失,而后者只是疥蘚之疾,短時間內(nèi)就能恢復(fù)過來。希望您能把我的想法,向季孫大人稟明。”

果然,季孫氏得到使者回復(fù)后,不僅沒有處分宓子踐,反而還重重嘉獎他一番。

讓敵軍割走麥子,只是有形的、短期的損失,而讓民眾產(chǎn)生僥幸得利的心理,卻是無形的、長久的損失。開了不勞而獲的先河,需要花上更大代價去彌補,真可謂得不償失。在有形和無形、短期和長遠的方寸之間的取舍,宓子踐作出正確的選擇。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