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哲理故事 >

哲理故事:此岸、彼岸

那是處地勢險惡的峽谷,澗底奔騰著湍急的水流,幾根光禿禿的鐵索橫亙在懸崖峭壁之間,當橋。山勢的巍峨,澗水的轟鳴,越發(fā)烘托出橋的危險與簡陋,經(jīng)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澗底。

一行四人來到橋頭,一個盲人;一個聾人;兩個耳聰目明的健全人。鐵索橋,必須攀附了,路至此,決無退路。四個人一個接一個地抓住鐵索,凌空行進。結(jié)果呢?盲人過橋了,聾人過橋了,一個耳聰目明的人過橋了。另外一個則跌下鐵索橋,喪了命。

難道耳聰目明的人還不如盲人,聾人?

他的弱點恰恰緣于耳聰目明。

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心平氣和地攀索。聾人說,我的耳朵聽不見,不聞腳下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那么過橋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論是,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何干?急流與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腳穩(wěn)固就夠了。

很多時候,成功就像攀附鐵索橋,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力量的薄弱,不是因為智商的低下,而是威懾環(huán)境,被周圍的聲勢嚇破了膽。

一條大河奔流在江南和塞北的分界線上,南來的、北往的人川流不息,各懷夢想。江南的魚米和塞外的牛羊仿佛數(shù)不盡的金礦,給人產(chǎn)生永遠不厭倦的誘惑。但是,有一個人在河邊駐了腳。沒有誰知道他從哪里來,南方亦或北方,只是確認他停下了。安家、造船,他在大河上擺渡。

船越造越多,生意越做越大,有一天,他悠閑地坐在蘆荻飄蕩的堤岸,眺望著河面上忙碌的渡船,滿意地笑了。他不曾魚米滿倉,不曾放牧牛羊,但誰又能否定他沒有發(fā)現(xiàn)金礦!

竭盡全力地探索,恰如其分地停下,在選擇的目的上鞏固戰(zhàn)果,同樣是成功的表現(xiàn)。

有一條小河,清澈見底,歡暢地穿過樹叢、村莊。因為這淺淺的浪花,行走的人不得不卷起褲腳,趟河而過。年輕力壯的好心人從山里背來石塊,丟在河中,以便行人能踏石通過。倘若修座橋該多好,老人不必攙扶,孩子不必背抱,窮苦的村民盼望著。

終于,一個揣著錢袋的人經(jīng)過此地,村民攔住了他。“行行善,積積德,替我們修座橋吧。”

    路人微笑著,輕輕搖了搖頭,“也許,等我回來時可以。”

為什么現(xiàn)在不?

沒有申辯,沒有解釋,沒有反駁,路人依舊微笑著跨河而去。

在不曾抵達目的以前,盡可能保存好每一個銅板,盡可能不被眼前的事物牽扯,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因為前面的路說不定還很長。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