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神話故事 >

預言之馬

在多神教的時代,在沃林納那個地方,有四座神廟。這四座神廟供奉的都是有三個頭的神,即三頭神。神廟的墻壁以及里里外外都用藝術畫像裝飾得滿滿的,有人像,也有飛禽走獸的畫像,畫得惟妙惟肖,非常逼真。而且畫像上的顏色經(jīng)久不褪,雨雪的沖刷也不能使其失去光澤。

神殿中間擺著桌子和長凳,在那里常召開隆重的會議,討論一些關系到全體市民的重要事情。而在最顯赫的地方陳列著三頭神的雕像,它比人還高,有三個腦袋和三個面孔。

這四座神廟中的一座,修有一個特殊的附屬建筑物,那里養(yǎng)著一匹馬。這匹馬應該成為一個預言者。為了從事這樣重要的工作,選中了一匹叫希夫卡的馬,它強大有力,幾乎完美無缺,它長著華美松軟的鬃毛和靈活的眼睛。被委派照料它的是一個年老的祭司。老祭司很喜歡這匹歸他照管的馬,對這匹馬照料得很細心。在老祭司精心地照料下,馬兒長起了膘,馬毛閃射出銀白色的光澤,兩只眼睛顯得又聰明,又歡樂。

在舉行特殊儀式的時候,希夫卡就要發(fā)揮它那重要而又特殊的作用。馬兒面前的地上放著九根矛,一根一根并排地放著,間距是一尺半。接著老祭司牽著希夫卡越過這些矛。如果馬兒走了過去,馬蹄子一根矛也沒碰到,這就被認為是吉兆;而如果碰到了哪怕是一根矛,都被看成是兇兆。

起初,根據(jù)神廟首席祭司的主張,只有在使全體居民不安的重要事件中,才叫希夫卡出來預卜吉兇。比如說,它預言過,當年的冬季是嚴寒的還是溫暖的,下一次收成是好還是不好可不可以開戰(zhàn),或者還是推遲的好……可是后來,這種習慣發(fā)生了改變,老祭司為了一口袋燕麥,也把馬牽出來給普通的家庭預卜未來,甚至給個別的人算命。希夫卡不得不一次次地為人做決定,比方說一個手藝人的女兒該不該出嫁,以及某個商人該不該出門去辦貨等等。

換句話說,希夫卡如今要回答人們向它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耐住性子等著看它的四只蹄子在九根矛中間走過去的人當中,有打算讓閨女出嫁的父親,有準備出海的商人,也有準備發(fā)動戰(zhàn)爭的市政當局代表人物。照管這匹馬的祭司領會到它的重要作用,因而由于自己起了照管這匹馬的作用而深感自豪。

希夫卡是一匹神馬,它是三頭神親自派來的。它說是與否乃是根據(jù)神的指示。三頭神通過它親自預示吉兇。

希夫卡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熟練了,這是因為一個星期之內(nèi)它要走過九根矛好幾次之多。它學會了小心翼翼地走,因此四個蹄子碰到矛桿的次數(shù)也就越來越少。馬兒變成了一個慈善的預見者,不幸的預言變得非常罕見了,因此希夫卡獲得了沃林納居民更大的尊敬。于是,它飲食無缺,因為每個人都設法給它帶來一些好吃的食物。

可是,忽然有一天,城里出現(xiàn)了一些基睿教的傳教士。他們仗著人多勢眾,便放心大膽地干起來了。連祭司們也被搞得背棄了自己的神明。為了證明三頭神不過是一個木頭偶像,教士們把三頭神像推倒了,砍掉了他的三個腦袋,并作為證據(jù),證明在這波莫利亞地區(qū)新的宗教信仰已經(jīng)占了上風。大多數(shù)祭司都同意接受洗禮,他們是這樣考慮的:既然三頭神容忍了對我們神廟的凌辱,那么,這就是說,三頭神掌權的時代已經(jīng)終結了。

只有管馬的祭司依然忠于三頭神。傳教士們說的話,他根本聽不進去。背叛了自己多神教神明的祭司們,前來勸說,他也不聽勸。他回答他們說:我給三頭神服務了一輩子,就算是死我也要忠于他。

有一件事令老人放心不下,他終于鼓足了勇氣,去找傳教士們,問道:你們打算怎樣對待預言之馬希夫卡?

“我們要把它賣掉。”他們回答說。

聽到這句話,老人驚得不禁身子一晃,他愛自己的神,也愛希夫卡。從這個時候起,老祭司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他心中一直在懷念三頭神,并為神馬希夫卡的處境而擔心。

一天夜里,他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覺,往事不斷地從他眼前飄浮而過,而希夫卡他看得十分清楚,就像它站在床旁一樣。他也回憶起人們把這匹馬駒領進神廟的時候,它既膽小,又不靈活,在九根矛中間來回走動的時候,常常用蹄子碰到長矛。后來它習慣了,學會了繞著矛尖走。似乎它已懂得,人們期望于它的是什么,因而努力要好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從而使那些前來問卜的人感到滿意。

可是現(xiàn)在呢 這匹神奇的、智慧之馬,三頭神的神馬,要像一頭普通的牲口一樣被賣掉嗎?一想到這一點,老祭司心如刀絞一般痛。第二天早晨,人們發(fā)現(xiàn)老人已經(jīng)死去。

希夫卡真的被賣掉了,賣給了一個村子里的莊稼人。從前曾經(jīng)是一個預言者的馬,一變而成為莊稼人的好幫手,它順從地拉犁拉耙,拉運割下來的糧谷,使自己的新主人很是歡喜。它保留下來了一個習慣:它總是十分謹慎小心地走路,從來不用腳去踩橫在路上的棍棒或樹枝。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