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突然有了好多莫名其妙的想法,感慨就像銀灰色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wǎng),網(wǎng)住了整個我們的世界。
小時侯,總是無憂無慮的如同快樂的鳥,哪知道寂寞是什么。每個人都有一大群玩伴,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布偶娃娃或是簡單的賽車,也許是幾個忠實可靠的朋友。天真的用石頭當?shù)栋澹岩盎ㄒ安莓敳穗?,以泥土代米飯,以溪水代飲料,傻傻地快樂地扮演著家家酒。嫩嫩的小手黏滿了泥巴,干凈的口袋衣服裝著各種各樣的鵝卵石,任憑媽媽怎么說我們不乖還是那樣。
童年的一天一天,溫暖而遲緩,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紅絨里上曬著的陽光。漸漸長大,口袋的鵝卵石沒了,肩上的書包重了,可還是年少不識愁滋味,仍然在放學的午后追著同伴,一路嬉戲。直到天黑媽媽喊了n遍“回家吃飯”,還是覺得意猶未盡,不得不懶洋洋地回家。
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用得不恰當,會在美麗的臉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消磨掉。不知道這把無形的刀消磨了多少人還是塑造了多少人。二十歲之前我相信很多事,二十歲之后我也不相信了好多事。朋友的個性簽名上總寫著無聊,孤單,寂寞……少許真正短暫的快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屬于范仲淹那個時代吧!我們不僅以物喜以己悲,還以別人的快樂而快樂,以別人的悲傷而悲傷。不知什么時候,我們的思想認識混成了一體。二十歲的我們。腦袋迸發(fā)出太多的東西。快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個人的快樂很少,但寂寞是自立更生的,一個人的寂寞卻會很多。聽著jolin的《一個人》:晴天陰天/今天又是星期天/唯一的打算是睡得晚一些/反正我不知道怎樣打發(fā)時間/出門或不出門/沒差別……二十歲,慢慢習慣一個人的日子。一個人,只有孤單的影子陪著她。美好的星期天,從青春之夢醒來的眼還帶著朦朧睡意,望著這發(fā)狂的世界,茫然地不解這人生的寂寞,留有空虛,惆悵和滿滿的期待。也只有在此前的夢中才得以暫時忘卻那無法形容的疲勞和困倦。
寂寞了的滋味是什么呢?苦澀的咖啡,酸意很濃的醋,淡淡略苦的啤酒?奇怪,怎么都比作喝的呢!都說“抽刀斷水水自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它們滑過了喉嚨,順道流入愁腸(怎么連腸也是愁的),這就是寂寞了。
寂寞是孤獨,有人說適應(yīng)孤獨,就像適應(yīng)一種殘疾。二十歲的我們,會孤獨會寂寞,可適應(yīng)一種殘疾,這是怎樣的煎熬啊!“你聽寂寞在唱歌/輕輕的狠狠的/歌聲是這么殘忍/讓人忍不住淚流成河/你聽寂寞在唱歌/溫柔的瘋狂的/悲傷越來越深刻/怎樣才能夠讓它停呢……。”樓道里是女生群體快樂版的《寂寞在唱歌》,她們真的快樂嗎?還是有人偷偷地躲在被窩里看小說,等待某人的短信,翻看以前的照片。或是在天臺上竊竊私語地向黑夜訴說心事,望著對岸的燈火,還有蜷縮著打著電話。也只有在晚上,二十歲的心才會毫無遮掩地敞開。人心是一座浮島,來來往往,有不斷產(chǎn)生好奇想要靠岸的人和表示厭倦決定離開的人。浮島永遠都是浮島,注定孤獨地漂浮在海洋之中。
年少時,覺得寂寞是件很酷的事,長大后,覺得寂寞是件很凄涼的事,現(xiàn)在,覺得寂寞不是一件事的事。羅素說他生活的3大動力是對知識的渴求,對愛的渴望和對苦難不可遏制的憐憫。這老家伙,概括的這么好。倏不知,這3大動力也是人生的3大阻力。為什么有些人整日無所事事生活卻過的那么滋潤,有些人終日忙忙碌碌卻要那么累。上帝公平嗎?可上帝多多少少還是眷顧每個人的,我不是基督教徒,上帝不那么愛我可我還是原諒他。我原諒他給我神經(jīng)質(zhì),讓我歡樂讓我憂;原諒他讓那么多人比我美比我高比我優(yōu)秀;原諒他讓我高考感冒以致失利讀一個學費最多的三本院校,原諒他讓我離開浙江離開父母離開朋友現(xiàn)在還寂寞的要死??缮系垡膊荒敲从浶詨?,他也會想到我,我有健康,有愛我的親人和朋友,我有好多人沒有的東西……
寂寞了的滋味,每個人都有,其實不是上帝給的,是我們自己。寂寞了請讓自己忙起來,或者選擇什么也不用做的睡覺。記得哦。
淳安二中高三: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