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五年級作文 >

銀杏

銀杏是植物中的活化石!

和它相親的銀杏類植物在兩億七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時就已經(jīng)生成,屬于銀杏門。晚三疊紀時,銀杏類植物快速發(fā)展,之后的侏羅紀和早白堊紀達到了鼎盛時期,銀杏類的五個科同時存在,除赤道外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但白堊紀后期被子植物迅速崛起時,銀杏類像其它裸子植物一樣也急劇衰落。晚白堊紀后除個別發(fā)現(xiàn)外,銀杏科以外的銀杏類植物已基本絕跡。晚白堊紀和古近紀,銀杏(主要為銀杏屬和似銀杏屬在歐亞大陸和北美高緯度地區(qū)呈環(huán)北極分布,漸新世時由于寒冷氣候不斷向南遷徙,并在此之后不斷衰落。

銀杏在中新世末在北美消失,上新世晚期在歐洲消失。250多萬年前發(fā)生第四紀冰河時期,令銀杏數(shù)量繼續(xù)減少,面臨絕滅的危機,而中國南部因地理位置適合和氣候溫和,成為銀杏的最后棲息地。中國的銀杏大化石紀錄始于始新世;日本直至上新世,甚至更新世早期都有銀杏葉化石發(fā)現(xiàn),但沒有發(fā)現(xiàn)繁殖器官。而現(xiàn)在的銀杏是這個門的植物中生存至今的唯一成員,因此又被稱為“活化石(孑遺植物)”。

中國人種植銀杏歷史悠久,在邳州發(fā)現(xiàn)一棵千年古銀杏,千年銀杏樹植于北魏正光年間,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被稱為徐州最古老的銀杏樹。因為佛教認為銀杏是圣樹,所以僧侶們在廟里的栽種,而且養(yǎng)護上千年。歐洲人在1691年第一次見到銀杏種在一個日本佛廟花園。因為銀杏在儒學和佛教都很有名,日本和朝鮮也有很多人種植銀杏。1712年,一個德國醫(yī)生把它引種到歐洲。雖然銀杏到處都有,直到近代才在中國浙江省發(fā)現(xiàn)野生銀杏。但是西方有人認為這些銀杏可能不是野生的,而是一千多年前的僧侶種植的。

銀杏樹一般壽命很長,有“千年銀杏”之稱。樹可以長到很高大,貴州李家灣有一棵40米高,在甘肅還有一棵60米高。山東莒縣莒縣浮來山下,有一棵樹齡達三千多年的銀杏樹。傳說這棵銀杏樹是西周初期周公東征時所栽。史載周公東征曾東過“龜蒙”,那么踏足浮來山也就有幾分可信。這棵銀杏樹生命力極強,至今仍枝葉茂盛,當代書法家王丙龍先生揮毫為之寫下了“天下銀杏第一樹”的題字。

銀杏沒有與它相近的物種,與它最接近的現(xiàn)存植物是與銀杏為姊妹群的蘇鐵門。

銀杏樹為裸子植物中唯一的中型寬葉落葉喬木,可以長到25-40米高,胸徑可達4米,幼樹的樹皮比較平滑,呈淺灰色,大樹樹皮呈灰褐色,表面有不規(guī)則縱裂,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鋸狀短枝。有著較為消瘦的樹冠,枝杈有些不規(guī)則。一年生枝為淡褐黃色,二年生枝粗短,暗灰色,有細縱裂紋。冬芽為黃褐色,多為卵圓形,先端鈍尖。

銀杏葉子在種子植物中很特別,是裸子植物中唯一一種闊葉落葉喬木,葉子是扇形,呈二分裂或全緣,葉脈和葉子平行,無中脈。在一年生枝上,葉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3至8片葉呈簇生狀。

成年銀杏的扇形葉片主要有全緣、二分裂或多裂形態(tài),但銀杏幼株的葉片多數(shù)為二分裂,間中是多裂,極少是不裂的。

雄球花4至6枚,花藥黃綠色,花粉球形。萌發(fā)時產(chǎn)生具兩個纖毛的游動精子。雌球花有長梗,梗端分為二叉,少有3至5叉或不分叉。

銀杏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因其枝條平直,樹冠呈較規(guī)整的圓錐形,大量種植的銀杏林在視覺效果上具有整體美感。銀杏葉在秋季會變成金黃色,在秋季低角度陽光的照射下比較美觀,常被攝影者用作背景。

銀杏為裸子植物,只有種子的構造,尚未演化出被子植物的果實,但銀杏種子的種皮發(fā)達,看起來與被子植物的果實相似。銀杏種子是1。5-2厘米,包在2-3厘米的棕黃色的種皮里。銀杏的種子稱為白果,有點像杏子,因為含有很多丁酸,聞起來象是腐敗的奶油。也有人對果漿中的成分過敏,發(fā)癢長水泡,洗果子的時候需要戴手套。種子剝出燒熟可以吃,是中國和日本的傳統(tǒng)食物。

銀杏壽命長,中國有3000年以上的古樹。適于生長在水熱條件比較優(yōu)越的亞熱帶季風區(qū)。土壤為黃壤或黃棕壤,pH值5~6。初期生長較慢,蒙蘗性強。雌株一般20年左右開始結實,500年生的大樹仍能正常結實。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動展葉,4月上旬至中旬開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種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葉。

生代侏羅紀銀杏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至50萬年前,發(fā)生了第四紀冰川運動,地球突然變冷,絕大多數(shù)銀杏類植物瀕于絕種,在一歐洲、北美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qū)滅絕,只有中國自然條件優(yōu)越,才奇跡般的保存下來。所以,被科學家稱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野生狀態(tài)的銀杏殘存于中國江蘇徐州北部(邳州市)山東南部臨沂(郯城縣)地區(qū)浙江西部山區(qū)。

銀杏最早出現(xiàn)于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歐、亞、美洲,中生代侏羅紀銀杏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至50萬年前,發(fā)生了第四紀冰川運動,地球突然變冷,絕大多數(shù)銀杏類植物瀕于絕種,在一歐洲、北美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qū)滅絕,只有中國自然條件優(yōu)越,才奇跡般的保存下來。所以,被科學家稱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野生狀態(tài)的銀杏殘存于中國江蘇徐州北部(邳州市)山東南部臨沂(郯城縣)地區(qū)浙江西部山區(qū)。

浙江天目山,湖北省宜昌市霧渡河鎮(zhèn)、湖北省安陸市、桂林靈川縣海洋鄉(xiāng)到興安縣高尚鎮(zhèn)等周圍少數(shù)鄉(xiāng)鎮(zhèn)、大別山、神農(nóng)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狀態(tài)的銀杏群落。由于個體稀少,雌雄異株,如不嚴格保護和促進天然更新,殘存林將被取代。銀杏分布大都屬于人工栽培區(qū)域,主要大量栽培于中國、法國和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毫無疑問,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

啊!銀杏真不愧是植物中的活化石!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