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
鄭板橋老先生的“吃虧是福”這句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句話之所以流傳廣泛,與它充滿哲理是分不開的,這句話從字面理解是得不到認(rèn)同的;人摔了一跤,啃了一嘴泥,磕掉倆門牙,這是明擺著吃虧了,把這說成“福“恐怕沒人信服。這里說的“吃虧是福”得辯證的看待這句話?! ?br />
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我被分配到外地工作,臨走前父親送我一句話:“忍得一時之氣,免得萬年之憂”。大概是父親怕我年輕氣盛,沒社會經(jīng)驗(yàn),要我事事忍耐;吃“一時之氣”的虧,卻得到“免萬年之憂”的福,這不是“吃虧是福”又是什么!生活中不少人為爭“一時之氣”而大打出手,甚至“刀光劍影”,這勢必帶來災(zāi)難,到那時也就悔之晚矣!其實(shí),“退一步海闊天空”,這話不無道理,也更體現(xiàn)一個人的涵養(yǎng)?! ?br />
還有一句話叫“小不忍,則亂大謀”;西漢末年王莽篡權(quán),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劉秀的哥哥劉縯被殺,劉秀也處在極度危險之中,但劉秀強(qiáng)忍悲痛,像沒事一樣,因?yàn)檫@種“小事”忍不住會影響更大計劃,劉秀的“忍”躲過了危機(jī),起兵征戰(zhàn)多年最終建立東漢王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光武中興’。
其實(shí)“小不忍,則亂大謀”與“忍得一時之氣,免得萬年之憂”是同義詞,前者多用于謀略,體現(xiàn)在事業(yè)里;后者多為我等所用,體現(xiàn)在生活里。一個是“陽春白雪”一個是“下里巴人”?! ?br />
“吃虧是福”與鄭板橋另一句話“難得糊涂”是相輔相成的,試想不“糊涂一點(diǎn)”,又怎肯心甘情愿的“吃虧”,能說出這樣的話,在處理具體問題時也難免不“糊涂”,這正是鄭老先生的精明之處。如果不是生活歷經(jīng)磨難,飽嘗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是不會如此精辟總結(jié)出這兩句話的??铣蕴澋娜擞袃煞N人,一種是“糊涂人”,另一種人就是“阿Q”。第一種人是韜光養(yǎng)晦,是一種謀略,第二種人就是“阿Q精神”,明明挨了打卻用“兒子打老子”來求得心理平衡,是一種無奈?! ?br />
“塞翁失馬”與“吃虧是福”其實(shí)也是同義詞,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的,塞翁的兒子騎馬摔斷腿殘廢了都不是壞事,我們摔倒磕掉兩門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只是不知道這好事什么時候來,或許來了也不知道罷了。假如摔了一跤,危及了生命,相比之下僅僅摔掉兩門牙,這豈不是不幸之中的萬幸嗎。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看法,這在于是就事論事看問題還是用辯證的方法看問題,因?yàn)檫@世界任何問題都不是絕對的,這才有了“塞翁失馬”這個成語,這才是人們認(rèn)同“吃虧是福”的原因?! ?br />
鄭板橋先生的“吃虧是福”思想,應(yīng)該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的有一句著名論斷“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吃虧”其實(shí)就是“禍”,更不要說吃“大虧”了,把“吃虧”說成“禍”并非牽強(qiáng),這里“禍”字本身含義是非常廣泛的,這句話所涵蓋的辯證關(guān)系的范圍也是非常廣泛的?!独献印吩缭趦汕灏倌昵熬鸵呀?jīng)把這種“禍”和“福”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告訴我們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得一失,都處在這種“福和禍”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之中,而且,這種轉(zhuǎn)化關(guān)系的過程是沒有窮盡的,也就是“熟知其極”!兩千多年來,人們還是認(rèn)同這種思想的,“吃虧是福”的思想其實(shí)并沒有離開老子道家思想的范疇?! ?br />
離父親送我的話已經(jīng)過去40余年,現(xiàn)在我還時不時想起這句話,它對我的人生不能說不起作用。如果每個人都能正確理解“吃虧是福”,運(yùn)用好“吃虧是福”這個道理,那么,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你就會對一些“吃虧或占便宜”的小事不肖一顧,有一種超脫,達(dá)到寵辱不驚的一種境界,這對人的一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