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說在他們那個年代玩撲克是一件奢望。全村也就兩三副牌,干農活累了的時候,歇歇晌,就拿出撲克來玩。
三四個人坐在一起,打五十凱,或者升級,大人們湊不夠數(shù)的時候就拉著小孩子一塊玩。小孩也不知道游戲規(guī)則,總認為王是最好的牌,有了大小王就可以獲勝,起到了王就攥到手里不舍得出。小孩不會出牌怎么辦?和小孩搭伴的大人就從小孩的手里檢出需要出的牌出出去。
他說牌玩的時間長了,難免會丟一兩張。少了牌就用紙片代替。輸家給贏家抬牌的時候,贏家少不了說上一句,別把那張“牌”抬到上邊或者底下。
他上初中的時候,條件好了點,村子里有的人們買了撲克。學生放學回來,就聚在一起玩。玩的花樣也多了不少,像爭上游,擠黑七,跑的快等。那時候他寄宿在舅舅家,本來舅舅家里都很窮,拿出一兩塊錢給他交學費都很困難,自然不會給他買牌玩??粗鴦e人家的孩子在一起打牌,他只能羨慕的看著,希望他們叫上他一起打。有時候他們人手不夠,也會叫上他一起玩上一兩盤。這個時候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他上大學的時候,他們宿舍有六個人,沒事的時候打上幾把撲克,打發(fā)時間。兩副牌合在一起打雙升。一副牌打拱豬。拱豬是他印象最深的。每輪記一次負分,誰先夠負500分,誰就去拱豬。黑桃Q是豬,把一副牌放到桌子上,輸夠負500分的人用嘴撥牌,直到找到黑桃Q為止。
有的學生覺得玩撲克不過癮,就幾個人湊在一起打麻將。搓麻將是很上癮的。十點鐘學生宿舍就斷電了,那些搓麻將的人就點上蠟燭。有時一搓就可能是一宿。有時候學校查房,學工部的人在走廊里聽聲音,當聽到嘩啦啦的和牌聲,進去一抓一個準。被逮到了,麻將牌肯定會被收走的。那時候一副麻將牌三十多元,相當于一個學生一月的伙食。那些麻友自然就想著法不讓學工部的人抓到,他們打游擊戰(zhàn),有的到教工樓找年輕老師一起搓。那些老師往往就是剛畢業(yè)留校的學生,自然也有一些麻癮。
他畢業(yè)后參加工作了,工作間隙,拿出撲克玩幾把,娛樂娛樂。他們單位里有上了年紀的阿姨,阿叔。老職工的文化程度不好,打撲克也就會幾種簡單的玩法。即便如此,和他們一起打牌,說說笑笑,生活的惆悵也就沖淡了許多。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撲克牌不再是人們消遣的工具了。有了智能手機,就可一個人抱住手機玩“斗地主”。他給我說他有一天看到環(huán)衛(wèi)工大媽掃完地之后,拿著手機在玩斗地主。
過去的不光是時間,那種幾個人聚在一起打撲克牌的場面似乎少了。如今在我家的抽屜里還躺著幾副沒有拆封的撲克牌。這牌不知道什么時候買的,反正是沒人稀罕了,但扔了吧似乎還真有點舍不得。爸爸說,還是放著吧,過年了幾個人在一起打牌不用買了。
說歸說,幾個春節(jié)過去了,那兩幅撲克還是原封不動的躺在抽屜里,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發(fā)揮它該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