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三作文 >

讀《吳正憲創(chuàng)造了孩子們喜歡的數(shù)學課堂》有感

2004年6月有幸聽了吳正憲老師的課,使我收獲良多。當時吳正憲老師上的是一節(jié)二年級的統(tǒng)計課,吳老師上課的情景到現(xiàn)在我還記憶猶新,課始,吳老師先與孩子們進行感情交流,讓孩子們放下緊張的心情,上課了,吳老師與孩子們互動很融洽,沒有緊張,只有笑聲,整節(jié)課在寬松、愉快中進行著!孩子們在愉快的課堂中學到了知識。聽吳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吳老師能把你帶進她的課堂,就好象自己也是一名學生,完全融入到其中!聽了吳老師的課后,我迫不及待地買了吳老師的《吳正憲創(chuàng)造了孩子們喜歡的數(shù)學課堂》這本書,如饑似渴地讀完這本書,當時書是讀完了,但只摘錄了一些自己覺得比較經(jīng)典的內(nèi)容,而沒有寫下自己的感受,而直到2007年5月,再一次有幸地聽了吳老師的課后,我重新拿起這本書,我又把它看了一遍,認識有了更深,于是寫下這篇讀后感。

人們常常這樣描述吳老師:

用心去擁抱事業(yè);

用愛去擁抱生活;

用情去繪畫風采。

上過吳老師課的孩子們常常被她高尚的師德、優(yōu)秀的人格以及獨具魅力的教學藝術所深深地感染著。吳老師是在用心、用愛與孩子們交流,她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尊重和信任。

一、永葆童心,做孩子們真誠的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中寫道:“如果我跟孩子們沒有共同的興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那通向孩子們心靈的通道將會永遠堵死,做孩子的朋友,永葆童心,世界在我們面前將永遠是燦爛的陽光。”我覺得吳老師在這點上更值得我自己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走近學生,了解學生,永葆童心,做學生的朋友。如果學生喜歡你,那他們就一定會喜歡上你的數(shù)學課!

二、讓數(shù)學變得容易些

讓數(shù)學變得容易些,首先教師自己要充分去備課,把“人為的拔高”降低一點,把抽象陌生的數(shù)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其次還要不斷地整合教材,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三、讓學生學會學習

吳老師認為:“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時代對教育的呼喚,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個人為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所必需具備的能力。在吳老師的經(jīng)驗中,她認為讓學生學會學習,首先要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會提問題意味著學生會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學會學習。學生才會學得有興趣、有積極性!提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說,作教師的不僅要對學生的今天負責,還要對學生的一生負責,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是對孩子一生成長最重要的責任。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言:“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了。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創(chuàng)舉,并使他達到道德破產(chǎn)的地步。”可見,習慣是一個極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習慣是達到自動化的動作方式。吳老師特別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而且用自己的好習慣來影響學生。我特別欣賞吳老師對學生學會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她在這里做到五點:第一、先讓學生聽懂。在課堂上多追問:“你聽懂了嗎?”第二、要求傾聽別人發(fā)言時,雙目要注視對方。第三、教師講話不要啰嗦和重復。第四、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激勵學生。第五、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師首先應帶頭做到。反觀自己的教學,在這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在學生學會傾聽方面,自己其實也很重視培養(yǎng),但收效甚微,現(xiàn)在想想是自己的方法不對頭,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提高學生聽課的效果。

總之,看了吳正憲老師的這本書,收獲甚大,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學習好的經(jīng)驗,結合實際,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