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妹妹還有他們班的同學跟隨著檔案館的老館長一起尋訪華工的歷史建筑。我們在華工里長大,你們知道華工里的每一棟建筑嗎?他們有怎樣的歷史嗎?讓我們一起跟隨老館長,看看校園里的建筑吧。
首先,我們?nèi)チ艘蛔锉?,碉堡上有一棵大樹,樹根、樹葉把碉堡遮得嚴嚴實實,不仔細看還看不出這時一座碉堡。建這座碉堡是為了防當?shù)赝练恕_@座碉堡雖然有點舊了,但不失當時的威風。我們走著小路,來到了校訓石,這是一塊高七米,長十米的大石頭,有人說這是天上掉下來的,有人說這是從地里冒出來的,我們學校的第一任校長鄒魯刻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并且涂上了紅色的漆,在周圍的草叢中十分醒目,這塊校訓石,它經(jīng)歷了78年的風風雨雨,依然屹立在那里,沒有一絲動搖。我想:這塊石頭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并沒有遭到破壞,真不容易啊。在這期間,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趙潤曦(妹妹班的同學)的弟弟發(fā)現(xiàn)了一條小路,我們誰也沒發(fā)現(xiàn),這條小路從校訓石的左邊開始,從后面繞到了校訓石的右邊,校訓石有一部分是懸空的,感覺十分恐怖,好像校訓石隨時到會倒下來似的。我們大家和館長在校訓石前合了個影。
我們一路徒步經(jīng)過發(fā)電所、湖心小島,來到了12號樓是中式建筑,這也是1934年建起來的。12號樓前有一座日晷,可惜今沒太陽。后面我們又到了百步梯,它一共有一百零二級,它告誡學子們學習要有攀登精神。
接著,我們來到了中山像廣場,孫中山目光炯炯有神,高大莊嚴。我們來到5號樓,5號樓是中西結合式建筑。老館長說:“60年前他來到這里,是這副模樣。現(xiàn)在,還是這幅模樣。”這棟建筑是1934年建的,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80年了。在日本侵華時,這里還當過日本的總司令部。
這時,我看見一抹斜輝映射在華麗莊嚴的5號樓上,綠色的琉璃瓦反射出金色的光芒,4根花崗巖石柱顯得雍容華貴。今天我領略到了華工豐富的內(nèi)涵、深厚的文化沉淀。我為我是一名華工子弟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