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花勝似綠的葉,濃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確,每個人的心中自有濃與淡的相合,它們各得其宜,各盡其妙;然而在紛繁的大千世界中,濃淡相互交融,交相輝映。有人將藝術(shù)分為三類:一為洗眼之作,如中國古代文人畫中的山水之作,境界上達(dá)到了至清至淡;二為動魄之作,如蘇辛的豪放詞作,情感上達(dá)到了至濃;而第三類則是洗心之作,如朱耷的書畫,它用藝術(shù)的語言詮釋了濃淡的真諦,濃得壯美,淡得清遠(yuǎn),濃淡共同渲染出生命的詩情。
這樣看來,是否可以說:沒有洗眼之淡,又怎能體味到動魄之濃?沒有濃淡的相互激發(fā),我們又怎能感受到藝術(shù)作品中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與感人至深的人生韻味呢?
人的一生,不也是一件濃淡相間的藝術(shù)作品嗎?
止于清淡的人生是智者的人生,“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簡陋的居室里有真切的幸福。“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平淡的生活中有真摯的感情。智者在平淡中盛享人生的清涼,感悟生命的純真。然而,若未曾經(jīng)歷過榮辱場上冷暖百態(tài)、體會過命運濃烈悲情色彩的人們,又怎能真正懂得平淡的美好呢?所以,情到濃時看似淡。
止于濃烈的人生是英雄的人生。我想起了古羅馬斗獸場中擁抱死亡的基督徒,我想起了江心沉舟以自白的漁翁,我想起了割耳的梵高用濃彩與厚涂來愛這個嘲弄他的世界,我想起了拄著手杖的查理·卓別林用被戲謔的經(jīng)歷來戲謔世間眾生相。還有,我還想起了“士為知己者死”的豫讓和“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荊軻……士子們用他們濃烈的生命捍衛(wèi)著義、信、恥、殉的文化傳統(tǒng),然而,這些濃重的色彩渲染出的卻是精神上的“清潔”二字。所以,淡原來是濃凝結(jié)出的一顆赤子之心。
智者止于清淡而出于濃重,英雄用濃重的涅槃帶給世人清潔的精神。智者希望世人同他一樣睿智,然而,世間更多的仍是愚人;英雄希望世間沒有那么多罪惡等待蕩滌,然而,往往事與愿違。智者希望自己算不上智者,英雄希望世界不需要英雄。然而,我們的世界不是完美的世界,需要濃與淡來激濁揚(yáng)善,來喚醒沉睡于平庸中的人們,讓詩意重歸他們的生命,讓每個人都能在平常乏味的“淡”處生發(fā)出豪情壯志的“濃”,在命運歷練的“濃”中悟到“寵辱不驚”的“淡”。
“濃妝淡抹總相宜”,濃與淡在對立中走向了統(tǒng)一。我們的生活在濃與淡的融合中變得更有韻味。世界在濃淡人生的交織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