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即指情面,是一個人凸顯其自身價值的體現(xiàn).對于它,取之有度,取舍自如,方可為一種智慧.
那么,什么樣的面子該取,什么樣的面子該舍呢?
當面子作為尊嚴,體面,人格或是上升到國家層面時,這種則該取。
對于這種面子,魯迅稱之為“中國的脊梁”,吳晗稱之為“骨氣”,此時,面子則是不容置疑,不可褻瀆,凜然不可侵犯的.
回望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伯夷、叔齊兩兄弟商朝亡后,寧餓死不食周栗;文天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們的所作所為,為國家贏得了面子,顯的更光榮偉大.
展望今朝,我們可以看到朱自清先生寧死不吃美國的救濟糧,他身上的民族氣節(jié)使我們撼言;尼克松訪華時,周總理怎么也不愿讓美國在中國建立衛(wèi)星地面站,而是堅持租用美國衛(wèi)星,即使耗資100萬美元也要維護中國主權,這一舉動維護了中國的面子,顯示的是一種大國的智慧。
然而,當面子體現(xiàn)為虛榮、名利時,該舍。這種面子往往是一種偽裝,是一種虛假,一種負擔。
類似的例子俯拾皆是,往遠一點看,項羽因此自刎烏江;曹操為此殺楊修,不退反攻,最后失敗。往近一點看,有些寒門子弟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卻礙于面子,常常掩蓋自己的家庭狀況,不惜舉債消費甚至對自己的父母裝作不認識,這樣的做法往往會露餡,洋相進出,最后無地自容.
在他們的眼里,面子就是一切。不顧實際,想入非非,把面子夸大,結果卻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這類人,他們所追求的面子是一種虛榮。如果要再深入探究,虛榮的背后,是不愿也不肯認賬的強烈自卑心理,為了虛假的自尊而干出愚蠢的事.不是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嗎!
在這種面子下,“不要臉”不失為一種良策.“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古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有成就,韓信受得了胯下之辱終成一代名將,李世民敢于納諫終成一代明君。當今社會,成功的企業(yè)家,如馬云,史玉柱,俞敏洪都是能放得下自己的身段,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他們是真正自尊自強的人,他們不會在乎被那么多人視為生命的細枝末節(jié),他們不會去隨大流,去盲從,也不會去攀比,怎么做來的實際,怎樣做性價比高怎么來。因為他們有底氣,他們不自卑。
所以,面子要取之有度,恰當?shù)娜∩岵拍苷嬲蔑@出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