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堕_學(xué)第一課》令我對孝有了更為深刻的認(rèn)識。
9月1日正式開學(xué),《開學(xué)第一課》如約而至。今年,這節(jié)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第一個主題詞便是“孝”。
在班主任張靈和小撒老師的邀請下,何紅濤——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也來到了這里。他很普通,但他卻做出了不再普通的事,他用自己的孝的行為打動了全國人民:自己動手改裝了一輛摩托車,細(xì)致的他為父親安裝了靠背,用自己不多的時間,陪著父親,游覽大地。父親臉上洋溢著滿足、幸福、甜蜜的笑。如《禮記》中所載:孝,樂其心,不違其志。”孝,并不需要什么的代價。
“爸爸媽媽,等我長大了,一定讓你們幸福!”,這就是我們最常聽見,也最長說出口的一句話。但這僅僅證明,我們?nèi)匀粣壑改?,想著父母。然而,可曾想,這一等竟不知等過了多少個春秋,不知道父母額頭上增添了多少溝壑,不知歲月已無情地帶走了一切。
孝,不應(yīng)愧對于心,更應(yīng)竭力而為。何紅濤不是名門望族,但他卻憑借著自己的雙手與那一顆誠摯的孝心,與父親游歷了三山五岳,沒有一個人敢說這不是孝。
孝是什么?孝的本意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難:“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字寫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guān)系。謂有“百善孝為先”。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我們需要向父母盡孝。
孝就是回家后親熱地叫一聲“爸爸媽媽”,是多與父母溝通,是關(guān)注他們的身體健康,是陪伴與父母左右……而不是一紙空話,不是一臺電視,不是一個收音機,更不是電話的另一頭的你……我們也該付出點行動了。孝就應(yīng)該落實與生活的點滴之中。
有的人說了,我就是一名學(xué)生,沒有任何的物質(zhì)基礎(chǔ)和經(jīng)濟(jì)基礎(chǔ),那我只能夠等待。這是錯誤的。
孝與敬組合在一起就是“孝敬”,孝必須先學(xué)會尊敬父母,敬愛父母。孝與順組合在一起又是“孝順”,那我們就應(yīng)該順從父母的勸告,不讓他們生氣。“身體發(fā)膚,受之于父母”,那么我們還需要愛護(hù)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擔(dān)憂。
孝,需要的還有那一顆熾熱的心。對父母來說,你的一片心勝過千言萬語,勝過萬座銀山,他們不圖任何事情,只是想多看你一眼。
小喬的《母親的目光》中寫道:做了母親之后,十分喜歡看兒子睡覺;母親總是偷偷地看著我,我不耐煩地說走了母親,她再也沒有看過我,或者說,是她再也沒有讓我發(fā)現(xiàn)她這么看著我了;而現(xiàn)在,再也不會有人這么看著我了……
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也許大家都知道——《媽媽洗腳》:在媽媽給孩子洗完腳之后,孩子也端來了滿滿一盆水,也許水很多,孩子也難以端穩(wěn),他高揚起臉,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洗腳!我也給你講個小鴨子的故事……”當(dāng)聽到這句話時,那位母親臉上寫滿了開心與感動。這就是父母,在子女面前不加任何掩飾,永遠(yuǎn)那么清涼純潔。
回家為父母泡杯茶,聊一聊今天的趣事,講一兩個笑話,做點家務(wù)……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父母也會會心的笑,忘卻了一天的疲憊與煩躁,只留下與孩子的幸福點滴。
孝,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