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存在著壓力,有時,壓力猶如泰山壓頂,使我們不堪重負,甚至被壓垮。但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壓力與動力共生。莎士比亞以前說過:“壓力是一柄雙刃劍。”正確地對待壓力,能夠使人進步,反之,它則會成為你失敗的根源。
她,倒在壓力下原指南針樂隊的女主唱羅琦可謂20世紀90年代流行樂隊的風云人物之一。但由于與人發(fā)生摩擦,羅琦被刺瞎左眼后,為了排解心中壓力,她開始吸毒。之后她被娛樂圈公開暴光以后,便遠赴德國音信皆無了。我認為,最大的壓力來自于自我。要學會應對壓力,首先要認識到適度的壓力是生活所必需的。研究壓力對人類身心影響最有名的加拿大醫(yī)學教授賽勒博士曾說:“壓力是人生的燃料。”他提醒我們,不要以為壓力只有不良影響,而應轉換認知情緒,多去開發(fā)壓力的有利因素。對生活的熱愛,對命運的豁達態(tài)度,對完美明天的樂觀,就應是我們每個人心頭必備的一把傘。直面生活的風雨,才能走出風雨。只要自我的心不被風雨淋濕,我們總能找到一片屬于自我的麗日藍天。
他,在壓力下成為了大力士在美國,有這么件事兒。一個孩子在事故中被一輛小卡車壓在水溝里,眼看要不行了。孩子的父親趕來,跳進溝中,居然把小卡車抬到了必須的高度,孩子獲救了!但事后,他再也抬不起那輛小卡車了。我想,這正是因為救子心切的強大壓力激發(fā)了他的無窮潛力,使他的力氣超出了往常。這驗證了愛默生的一句名言??奇跡往往是在壓力中產生的。當孩子的父親看到孩子在死亡的邊緣上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必須要把孩子救上來,必須!”作為父親的他,壓力與職責并存,他甚至來不及思考自我是否能夠搬得起這輛小卡車。這種“必須要救出孩子”的信念與無形的壓力使他不顧一切,釋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用辨證的觀點來看,事物有壞的一面,也就必須有好的一面。壓力也是如此。這正是“雙刃劍”的另外一面。人們不是常說“井無壓力不噴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嗎?又要它沒能殺死你,就會使你更強大!
他們,在壓力下失手在奧運會上,不少名將因為壓力太大而失手,而黑馬卻不時殺出。為什么他們會有壓力?因為他們把自我定位在一個“名將”的位置上,認為自我拿了幾塊金牌,這次也就必須要再拿一塊。因此,他們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所以發(fā)揮得比較保守,顧慮也太多了。而“黑馬”們卻把自我的定位在一個挑戰(zhàn)者的位置上:如果我輸了,沒有什么,你是名將,各方面都比我強,理所應當;如果我贏了,當然更好,說明我有奪冠的這個實力。因而“黑馬”們便能夠發(fā)揮出自我的正常水平,甚至超常。這又應了一句老話,“攻城容易守城難”。其實,應對壓力主要是自我定位問題。若是“名將”們把這次比賽看作是一個與其他選手們交流的平臺,以一顆平常心來應對,把自我定位在一個較低的位置上,也就有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在這次的雅典奧運會上,李婷婷她們這支網球隊伍不正是因為自我定位好而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嗎?人最大的敵人是自我,只要戰(zhàn)勝了自身壓力,那么,其他一切外界壓力也就不值得一談了。學會自我減壓,才能正常發(fā)揮。
壓力無法逃避,壓力是人生的燃料,化壓力為動力,迎戰(zhàn)壓力,讓壓力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