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學到如今,我最感興趣的學科是語文。每次考試,我的語文成績最好,平時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最強,我和語文的感情最深。我能學好語文要歸功于我的啟蒙老師——一位資深的小學語文老師——鄭中先生。
小時候,我長得胖乎乎的,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見人總是一個甜甜的微笑,然后有禮貌的招呼一聲,似乎所有的大人都很喜歡我,鄭老師對我更是喜愛有加。
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把我送進了鄭老師任教的小學,讓我接受鄭老師的教育。我喜出望外,逢人就說:“我要上學讀書了。”
開學的第一天,在父親的陪同下,我蹦蹦跳跳地來到學校。父親把我交給了鄭老師。聽人說,鄭老師和藹可親,博學善教。我在一旁把鄭老師打量了一番:他是一位四十左右的男老師,穿著一套整潔的西裝,系一根深紅色的領(lǐng)帶。皮鞋擦得特別亮,真是油光可鑒。他剃著板刷頭,腦袋很大,看上去就覺得他是個有學問的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特別能審視別人。鄭老師見到我,從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特別喜歡我,把我安排在靠講臺最近的一個座位上。
開始發(fā)新書了,我們激動不已,真正的學生生活開始了。他發(fā)完書,我拿著嶄新的課本向他提出了一個幼稚的問題:”鄭老師,這些書是從哪里來的?“我的提問立即引起了鄭老師濃厚的興趣,不失時機對我們進行了教育。鄭老師并沒有回答是從新華書店買來的,只是說:”這些書是大教育家和大學者寫的、編的。現(xiàn)在我們讀別人的書,要好好學習,‘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知識積累多了,總有一天讓別人也讀你們的書。“鄭老師的一番話在我的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了學好語文的種子。今天想來,鄭老師的話是一種自信,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希望,是一種企盼,是一種等待,是一種鼓舞,我一直銘記在心。在預初年級,我在《中學生學習報》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五一”文學之旅》的習作已實現(xiàn)了鄭老師的心愿,也懂得了鄭老師當時說這番話的良苦用心。
在鄭老師的辛勤耕耘下,我學會了a、o、e、i、u、u(魚)。鄭老師每天叫我們對著拼音一遍又一遍地放聲朗讀。他總是說只有放聲朗讀才能有助于記憶,有利于發(fā)音準確和提高學習效果。他為了讓我們區(qū)別“n”和“m”,還想方設(shè)法編了一個順口溜:一個門洞(n)n、n、n;兩個門洞(m)m、m、m。有時候他還會很耐心地糾正我的鼻音,寫出漢字讓我寫拼音。我印象最深的是“印”和“應”。“印”是前鼻音“yin”;”應“是后鼻音“ying”。在鄭老師循序漸進的指導下,我的漢語拼音學得很扎實,普通話也說得很標準。一次學校舉行演講比賽,我還得了個一等獎呢。現(xiàn)在我還被聘為”校園之聲“的節(jié)目主持人呢。我在使用電腦運用拼音打字時既快又準。這與我的啟蒙老師的正確指點是分不開的。
鄭老師的教學嚴謹踏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告訴我們:“聰明”的“聰”是由“耳、眼、口、心”組成的。一個人學習知識,只要堅持用耳聽,用眼看,用口讀,用心記,就能把知識學到手,人就變聰明了。他教學深入淺出,我們一學就會。他還強調(diào)“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他教的唐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直鼓舞我"鍥而不舍",學無止境;他教的"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的道理,讓我堅定信心:“科學有險阻,苦戰(zhàn)能過關(guān)。”
鄭老師寫一手好字,他能言傳身教指導我們寫字。他經(jīng)常說:字如人。好字別人看了賞心悅目,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認真寫好每一個字,能培養(yǎng)自己的高尚情操,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在他的嚴格訓練下,我的字越寫越好。現(xiàn)在能為學校、為班級出版一期期字跡工整、版面靈活的黑板報,發(fā)揮了宣傳作用。這都是鄭老師“誨人不倦”的結(jié)果。
鄭老師是我的啟蒙老師。他培養(yǎng)了我學習語文的熱情;他教會我表達感情的方法;他提高了我與人交流的能力;他讓我掌握了運用語文的工具。他真是我的一個優(yōu)秀的啟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