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施舍的天堂看過一幅兒童畫:一個魚缸,里面游動著六條漂亮的大尾巴金魚;在魚缸的四周,圍著六只眼睛發(fā)亮的小貓。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還省得爭搶打架。但是等等,看那幅兒童畫下面歪歪扭扭的題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溫柔地一動,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
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個坐在媽媽自行車后座上小椅子里的孩子突然喊道:“誰,找,你!”我和那位媽媽一同看那廣告牌,廣告牌上那位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對著我們凝望。我無聲地笑了。那個孩子得不到媽媽的回應(yīng),拽了一下媽媽的衣服,繼續(xù)不依不饒地指著廣告牌說:“媽媽,你看呀,誰,找,你!”那位媽媽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頭捂住了孩子的嘴。我再次抬頭看時,也終于明白了孩子所謂的“誰找你”,原來是“雅戈爾”的誤讀。我很為那小氣地捂住孩子嘴的媽媽遺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丟你的臉,雖說他沒有讀對一個字,但他那大聲讀出三個半邊字的熱情與勇氣不是很可貴嗎?
一個小學(xué)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下雪了,人們都穿上了棉衣。一個孩子跑到老師跟前很認(rèn)真地問:“老師,天氣這么冷,院子里的雕像也應(yīng)該穿上棉衣。”老師只是一笑,并沒有在意。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孩子提出了同樣的建議。于是,老師決定帶著孩子們舉行一場為雕像穿棉衣的儀式。我想,隨著時光的推移,孩子會長成大人,孩子自己穿過的棉衣將永遠(yuǎn)存留在他們的記憶中,冬天里一塊石頭所獲得的刻骨的溫暖,將使那日后在有形與無形的風(fēng)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與安慰。
在這個物質(zhì)的世界里,我們的精神有時會覺得恍惚無依。“成熟”折磨著我們。我們眼看著自己的純真與熱忱、敏感與同情一點(diǎn)點(diǎn)被剝蝕、被風(fēng)化。法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阿爾貝特·史懷澤先生說:“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為人們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因為,與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諧的詞:貧乏、屈服、遲鈍、順從命運(yùn)的理性化……”在“早熟”成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讓我們悉心守護(hù)那彌足珍貴的童真與童趣,并讓自己知道,這童真與童趣是上帝送給人類的最后的禮物,是上帝通過孩子施舍給我們的美麗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