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上至名門望族,下至尋常百姓,都會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如我國近代名人曾國藩就留下了十六字家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并流傳至今。我的家是中國千千萬萬家庭中最為普通的一家,爸爸媽媽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影響很深,我們家始終體現(xiàn)出的是“孝順、勤儉、善良”。
孝順,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對長輩好。在我小的時候,我記得九十多歲的姥姥一直是住在外公外婆家的,后來我聽媽媽跟我說,雖然姥姥有三個兒子,但他們成家立業(yè)之后都在城鎮(zhèn)工作,姥姥只愿意住在農(nóng)村,于是外公外婆就接她到家里照顧,直到姥姥去世,剛好照顧了十年的時間。媽媽說,外公在與外婆一起照顧姥姥時,無怨無悔,外公是醫(yī)生,姥姥生病時,都是外公給她打針吃藥,從不抱怨。爸爸媽媽也是以外公外婆為榜樣,對長輩都很尊敬孝順,平時經(jīng)常打電話回老家,問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只要放假有時間就接他們出來玩,陪他們聊天,做好吃的給他們吃。他們的行為也深深影響著我,平時我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孝順長輩們。
勤儉,就是勤勞、節(jié)約。說到勤勞節(jié)約,爺爺奶奶是我們的典范。他們今年都70多歲了,但爺爺還在老家自己種田種地,奶奶喂雞養(yǎng)鴨,什么事情都自己做。爸爸媽媽想接他們來城里住,他們都不愿意,因為舍不得家里種養(yǎng)的東西。爸爸媽媽也常常教育我,不要浪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些淺顯的道理也印在了我的心里,影響著我的言行:作業(yè)本沒寫完,就用來打草稿,衣服穿著不跟別人攀比,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不偷懶。
善良,我印像最深的就是媽媽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幫助別人就等于幫助自己!記得讀小學時,一位老師的弟弟得了白血病,媽媽知道他們家的困難后,立即發(fā)動學校的家長和身邊的朋友,為老師的弟弟捐款,甚至媽媽深圳的朋友都受到媽媽行為的感動,發(fā)動他們公司募捐。我還知道媽媽也在默默的做慈善,她以我們家的名義一直堅持每月向慈濟慈善事業(yè)基金會捐獻愛心款,已經(jīng)有四年多的時間,從未間斷。到了初中,我對媽媽所說的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平時,只要有同學或路人需要幫助,我都會豪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正因為我的這種樂于助人的性格,讓我的人緣關系特別好,也時常會得到朋友們對我的幫助。這不正是“幫助別人就等于幫助自己”的體現(xiàn)嗎?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故事,沒有驚天動地,只有默默無聞。正是這種不經(jīng)意的言行,潛移默化到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