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長篇寫實小說,作品流露出明顯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被認為代表了日本古典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給后世作家的創(chuàng)作帶給了藝術典范。
《源氏物語》是日本中古長篇寫實小說,由女作家紫式部創(chuàng)作于11世紀初。全書54回,近百萬字??煞譃閮纱蟛糠郑呵?4回寫源氏極享榮華,伴隨著感情糾葛的一生。這是作品的中心資料。后10回寫源氏之子薰(實為三公主和柏木大將的私生子)與宇治山莊女子之間錯綜的感情故事。小說歷經(jīng)4代天皇、跨越70多個年頭,登場人物數(shù)以百計,僅主要人物就有幾十人之多。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宮廷豪華奢侈、腐朽淫亂的生活,反映了貴族階級人與人之間爭權奪勢、互相傾軋的人際關系,暴露了貴族社會門第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象。
《源氏物語》藝術上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塑造了源氏及眾多女性形象,并透過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審美意向。
源氏生為皇子卻不得不降為庶民,空有濟世之才卻無心仕途,酷愛紫姬卻不斷拈花惹草,一世風流卻落得剃度為僧的結局。他的一生伴隨著許多的矛盾和煩惱,其中最折磨他的是與藤壺亂倫的罪孽感和背叛紫姬的深深自責。他的靈魂與肉欲始終在斗爭中苦苦掙扎,結果又總是欲望壓倒理智,從而陷入更深的心靈沖突之中。源氏最終棄家出走,面壁向佛,正是這種心靈沖突導致的結果。作者大寫特寫源氏生活中無法擺脫的矛盾造成的苦悶及精神上接連不斷的碰撞造成的無奈,意在說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顯露了作者以哀動人、以悲感人的美學觀。
“物哀”的審美意向除以源氏掙扎的一生反映出來外,還透過作品中所有與源氏命運連在一齊的女性的不幸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在紫式部筆下,這些女子個個容貌姣好,聰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個個都是有命無運之人?!对词衔镎Z》中的女性命運只有3種選取,要么走入墳墓一了百了,要么落發(fā)為尼斬斷塵緣,要么獨守空閨雖生猶死。這些女性的多災多難的命運和源氏一生經(jīng)歷一樣,反映了紫式部感物而哀的審美特征。物哀的審美意向主要來自“人生無常”、“四大皆空”等佛學觀,在她看來人生但是是欲海橫流,欲海也便是苦海,擺脫欲海的最佳途徑,就是皈依佛門。《源氏物語》所創(chuàng)立的物哀等美學傳統(tǒng),一向被后世作家繼承和發(fā)展,成為日本文學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日本傳統(tǒng)美學的特色就是物哀與幽情,幽情就是指在人的種種感情中,只有苦悶、憂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從八世紀的《萬葉集》,到十一世紀的《源氏物語》,都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風格的追求。個性是《源氏物語》,對后世日本文化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川端康成在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的演說《美麗的日本,我》中講到的:“這些作品構成了日本的美學傳統(tǒng),影響乃至支配之后八百年間的日本文學。尤其是《源氏物語》,從古至今,是日本小說的頂峰,即便到了現(xiàn)代,還沒有一部作品及得上它?!对词衔镎Z》問世幾百年來,日本小說無不在憧憬,悉心模仿。”